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仙秦荟
  3. 红色文化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也到过茅台镇,茅台镇不但酒文化浓厚,红色文化也影响深远。

遵义会议结束后,红军在新的党中央的指挥下,一渡赤水后,由于国民党军重兵防守川黔边境并封锁长江,红军放弃北渡长江意图,挥戈东指,再度赤水河,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消灭和击溃国民党两个师,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遵义战役后,红军几次寻求机会,准备打击国民党,敌军却小心防守。为调动敌人,争取主动,1935年3月中旬,红军自遵义向西进,占仁怀,3月16日至17日,由茅台镇三渡赤水河,向川南古蔺、叙永方向前进,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成功地将国民党军主力引向赤水河以西地区。赤水河的水量,一直在减少,原来的河面宽度至少是现在的3-4倍。

a49427c915236697da8c9d1e87d87549[1]

蒋介石料红军将北渡长江,急令部队在川滇黔边境修筑碉堡,派周浑元、吴奇伟帅两纵队由东向西“追剿”。在国民党军再次向南集中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从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为了纪念红军长征三渡茅台,仁怀市政府在当年红军三渡赤水河的茅台渡口修建了茅台渡口纪念碑和红军长征过茅台镇陈列馆,该陈列馆面积1100平方米,生动再现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光辉历史,体现了了茅台酒镇对红军长征的历史作用。


参加过四渡赤水战役的革命前辈,对赤水河流域战斗过的地方,帮助过他们的老区人民,充满了感情。当年茅台镇居民用美酒劳军的方式,表达对红军的拥护和热爱,百姓用木板搭成浮桥供红军渡河,演绎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和谐场景。


据说,在红军过茅台镇期间,因连续行军,加上天气潮湿,红军中烂脚者甚多,故有人用盆盛小半盆茅台镇的白酒来泡脚治脚,卫生员用酒给伤病员伤口消毒杀菌。纪念馆中一雕塑群生动真实再现当时红军到达赤水时衣衫褴褛的装备,据说当时喝酒的保存体力活了下来,而没有喝酒的很多因为体力不支牺牲了。当时镇上53度酱香酒,不仅解乏暖身,更是红军活下去的希望。

四渡赤水战役,毛泽东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8061518号-1    技术支持:众网建站